北京市建院改造前门院落 老四合院变身单元房
本文摘要:前门大街以东,距天安门广场约500米的区域是前门东区,其中的草厂片区院落灵活多变空间狭小,是北京25片历史保护区之一。市建院9个团队对草厂四条、五条共26间旧院落进行了设计、市政设施改造,将原本通过院落空间串联不同功能房间的“合院式居住模式”,转

    

  前门大街以东,距天安门广场约500米的区域是前门东区,其中的草厂片区院落灵活多变空间狭小,是北京25片历史保护区之一。市建院9个团队对草厂四条、五条共26间旧院落进行了设计、市政设施改造,将原本通过院落空间串联不同功能房间的“合院式居住模式”,转变为“单元式居住模式”,形成了一种将多个居住单元并置于一个合院内,大家共享院落出入口及剩余院落空间的新居住形态,同时提升了胡同环境。

  重新整理四合院空间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考虑到胡同未来使用功能,提出“新杂院”概念,“我们不是做仿造坡屋顶、雕梁画栋的假古董,而是关注胡同原住民,既保留了老房子,又让更多的人搬回城市中心居住。”市建院设计师说。

  传统的北京合院住宅有着静谧的内院和采光通风良好的房间,然而这些属于合院独有的空间特质由于人口增加和长期私搭乱建已基本殆尽。

  在前门草厂片区改造项目中,市建院设计师们对前门地区典型的大杂院居住形态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针对前门地区小型四合院民居,将“新杂院”概念引入建筑改造和更新中,在拥挤的环境中重现传统合院建筑的空间格局。

  “将大杂院内的加建房屋拆除,修缮保留下来的传统形制的房屋,再按照现代住宅单元的适宜尺度,重新整理空间,分割或加建,使每个住户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市建院设计师说。

  以草厂四条8号院为例,拆除面向小院直接开门的多个小屋,再设计、整合为一个多功能空间,使它和东西两个原有房间紧密相连。新建部分为一个传统合院建筑不同的“方盒子”,它的植入既扩大了庭院面积,使其更完整,又创造了一个空中庭院,为住户提供一个可站在高处欣赏传统胡同街景的场所。

  草厂四条19号院原为两进院,设计师将其分成一个杂院和一个独院,在原有建筑之间加建一个多功能空间,新建一个现代“方盒子”,将南院建筑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住户使用,也形成了一个南向庭院,提升了居住舒适度。北院保持原有空间格局及传统建筑样式,少量加建,填补必要空间,通过落地玻璃窗、光井等细节处理,注入新的活力。

  院里放玻璃盒“引光”

  “传统老四合院尺度小,空间变化多,设计师搭建了若干镜子盒子,在转折变换的空间处用以提示下一个空间,让原本看不见的分属两个空间的物体或人可以实现联系,被墙体隔离的空间通过镜子联通。”市建院设计师说。

  一个透明的玻璃盒子填充了房屋之间的夹角空间,把阳光引入室内,使其兼具入口门厅和串联各房间的交通空间作用。草厂五条48号院庭院虽小,但是玻璃盒子的作用却让阳光充盈整个客厅空间。客厅不设分隔墙,使空间得以流动。玻璃门厅不仅是功能需要,还营造出“家”和“归属感”,住户可以在夏天放置室外茶桌纳凉,找寻“老北京”记忆。

  在草厂五条46号院,设计师通过一个透明盒子和一个实体盒子打破了火车厢式布局,将原本长条的走廊围合成内外两个院子。外院为过渡空间,内院为私密空间,可以种植、休憩、晒太阳。内院的绿植和活力通过入口门厅的玻璃盒子透出来,增加了层次。所有房间面向庭院打开,可以吸收最好的阳光和视角。

  胡同建起小人书图书馆

  老旧的木屋架和门窗依然存在着,当设计师走进草厂四条36号院时被这个院落的原真性所打动,跟业主沟通后,这个原本改造成2户成套居住空间的院子被改为小人书图书馆,“我们期望在胡同片区为儿童开辟一个读书天堂。”市建院设计师说。

热门推荐

内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