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6月15日讯(记者 曾瑞鑫)6月12日,“智能创造未来——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雄安)线上论坛”圆满落下帷幕。论坛主题为“共创,寻找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此次线上论坛从6月8日至12日,共5天。线上全新的研讨方式让观看者领略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与前景。本次论坛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指导,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河北省雄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雄县教育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承办,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探月学院、中国教师教育网、“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办。
共创行动——
破解关键问题的创意路径,共享众智研讨的丰硕成果
6月8日至11日为线上论坛之共创行动,每天有三场活动,上午10:00—11:00为专家分享、案例分享,下午分组进行众智研讨,晚上19:00—20:00为主题报告。活动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创新,专家云集,给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信息,令人耳目一新。“今年的大会是线上形式,如何还能保证每一位老师的参与度和效果?我们想到了共创的形式。参与者作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共同体的成员,共同参与,围绕同一个关键问题展开众智研讨,最后共享研讨成果,推动各个学校实践的不断发展。”论坛组委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四天四个共创主题,指向人工智能教育“靶心”。“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人工智能课程?”“3D打印、创客、STEM、机器人、AR、VR、无人机等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领域课程如何体现人工智能课程目标?”“如何成长为人工智能教师?”“在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如何建设与实施?”无论是分享者还是参与者,均围绕共创主题展开共创之旅。
四天四场众智研讨,创新线上共创通关模式。近60所学校、70多位老师针对实践中的经验、困惑、需求进行了众智研讨,通过四关,即课程场景—素描人工智能、关系场景—人工智能超链接、教师场景—成为“智能”教师、课例场景—众筹与建构“智能”课例,线上共创通关。值得一提的是,众智研讨是本次论坛最为创新之处。围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让参与者在分享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梳理实践中的问题,让问题来自实践、促进实践,进而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形成共创解读。在12日论坛上,中关村第三小学郭学锐主任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共创行动成果”。
	
四天四个专家分享和四个案例分享,专家引领促实践者学习提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的专家分享《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与信息素养培养》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北京二中教师高山的《以机械手为教学平台的人工智能案例分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焱的专家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相关应用》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北京青年湖小学教师徐欣彦的案例分享《以算法为例谈活动、游戏在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李粤的专家分享《小白如何成为人工智能硬核科普老师》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北京166中学高级教师李伟的案例分享《以“文本分析”课例教学看人工智能“小白”信息技术教师的转型》,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的专家分享《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渗透人工智能课程?》与北京市昌平马池口中心小学副校长焦振洲的案例分享《小学信息技术中融入人工智能学习的课例探索》,彼此互动,为线上参与者带来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视觉盛宴,如饕餮大餐一般,令人观叹不止。
四天四场主题报告,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专家组副组长郭绍青的《人工智能(初中、小学版)的体系结构》,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曹培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STEM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锋的《基于项目的人工智能教学》,北京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课例设计初探》,每个专家的主题报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就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焦点、热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讲解,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素养要求与教育体系构建。线上观看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今后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四天的共创行动,以“专家分享+案例分享+众智研讨+主题报告”的形式,让会议内容更加丰富,线上方式更加便捷、高效。“看到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发现了交流互通的一个良好平台”“集体众智研讨结束了,希望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分享互帮互助的线上环境一直持续下去”“期待满园春色、智能之花竞相开放,为此努力开荒、播种、施肥、修剪,静待花开”……
线上论坛——
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汇集前沿理念为教育赋能
12日论坛在中关村三小雄安校区进行线上直播,论坛汇聚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教育变革,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启发。上午由中关村三小雄安校区校长张文峰主持,下午由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课程部主任郭学锐主持。
	
上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发表了致辞。他首先对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危”中也有“机”。对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他提出了几个思路,比如,寻找加速人工智能“六进”的可能,寻找加速智慧校园建设的可能,寻找加速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的可能,寻找加速促进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能。他表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地制宜,做好普及与提高的工作,让人工智能技术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惠及每一个学生。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副局长夏韶华表示,众智共创让此次会议更加丰富、厚重。在雄安这片土地生长起来的孩子,如何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的雄安公民和建设者,学校设计怎样的课程来助力孩子未来的发展,这些是需要我们的教育做出回应的。今年,在推进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便获得了“智慧校园”的项目。这也是我们期望为雄安教育、为中关村三小雄安校区提供的助力。
	
雄县人民政府王东风副县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雄安线上论坛汇聚教育界众多专家和人工智能领域人士,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趋势及如何让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教育发展,这对雄县教育甚至全国教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会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在雄县中小学的创新与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激励全县各中小学校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行。
	
雄县教育局局长刘振玲在讲话中指出,雄安新区成立以来,“AI+梦想空间”成功落地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方面不断探索,面对骨感的现实局面,努力探索一条适应雄县现状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之路。未来,还将不断引进人才,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撑。
	
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讲话中谈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进化,是非常好的助推器。她指出,让孩子拥有人工智能的思维,在具体场景和任务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智能带来的奇妙。此外,面对大规模的线上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式,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教育,界定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价值,包括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什么是最有益于各地发展的学习策略等。她希望每一所学校能够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实现一种新的生长,一个新的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趋势》为题作报告。他从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路径、我们的实践经验等三方面展开阐述。他首先指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核心价值及美好前景,结合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案例,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海量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借此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同时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也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他提出了发展策略,即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计算思维与核心素养。最后,他提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目标及目标模型,以及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游戏化人工智能教学模式。
	
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原北京市教委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丁书林带来了《幼儿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的思考》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最大的相似之处是学习(思维)的过程都是“黑匣子”,并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指出人工智能研究的本质在于人的学习与智能,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研究的热点及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领域,强调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的重要特点。
	
清华大学博士、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鹏进行了《如何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主题报告,让参会者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方式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12日下午,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由北京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于晓雅带领她的人工智能教育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团队给大家带来了精彩分享。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院长邸磊首先致辞,于晓雅老师分享了《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暨特级教师工作室之使命》,随后,刘煜老师的《农村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设计的探索》,秦昆老师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动设计中微课的应用》,林志浩的《以机械臂为载体的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课例探究》,潘芳老师《以<人机博弈>为例探究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设计》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了特级教师工作室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硕果,令观看者收获满满。
此外,“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李蕊分享了《“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中小学的实践与应用案例分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张建彬带来了《对于中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实践的一些思考》,对观看者也有所帮助和启迪。
人机交互——
机器人优优出镜主持,人工智能产品助力融合发展
	
“大家好,我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优优,我会的可多了。唱歌,跳舞,背诗,我都会。我是人类最好的伙伴。”12日上午,除了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校长张文峰担任主持外,还多了一位特别的主持人——机器人优优,给观看者带来了一场全新的人机互动体验。这个小可爱的开场白,吸引了无数参会者的目光。它与张文峰校长搭档,完成了上午的全程主持,从会议嘉宾介绍到议程安排,优优清脆甜美的声音赢得观看者点赞。
论坛中,还开启了线上观展新体验——人工智能教育装备云展览,如类人型机器人——优友,百变金刚机器人,讯飞智慧教育,腾讯扣叮……这些有趣好玩的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吸粉无数,带来了教育装备领域的云端盛宴。产品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教育装备更好地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为智能时代提供无限可能。
此外,本次论坛还得到了威盛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论坛期间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提供了无人驾驶智能车教学相关课程服务,激发学生对无人驾驶智能车工作过程的浓厚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把现实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培养了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据介绍,威盛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研究,普及人工智能需要的技术、思维和结构,深耕教育事业,共同倡导和推进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以及对小学、初中、高中及高职院校等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共同体”——
明确未来三年行动规划,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领域团队
本次论坛成立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课程部主任王东发布了研究共同体章程、研究共同体行动三年行动规划路线图及下一届论坛共创主题。本共同体是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倡议发起并联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等中小学校,自愿结成的在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团体。
该共同体的宗旨是:
团结和组织全国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校,直面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通过搭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平台与学术交流分享平台,实现区域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联系、共同破题。
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成熟典型案例,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的集群和辐射效应,共同促进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的人工智能教育做出一线学校与教师的可能贡献。
打造一支高水平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骨干队伍,使教师们具备对人工智能课程的超前定位、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实践行动。
该共同体明确了未来三年行动规划:2020年6月-2021年6月,众筹与建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例或课程;2021年6月-2022年6月,举办一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技节;2022年6月-2023年6月,形成校本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结构,并“寻人启事”,寻找一群有趣的人工智能教师。
该共同体确立了明年的共创主题,即众筹与建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例或课程。同时,论坛上,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叶东森宣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共同体组织机构及名单。
(文/陈希)
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共同体组织机构及名单
理事长
刘可钦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副理事长
白纯舵 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校长
马恒燕 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校长
史凤山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校长
张 蕊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长
雷 玲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王淑英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
马新功 北京师范大学任丘附属学校校长
刘桂宾 河南省洛阳市实验中学校长
秘书长
张文峰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校长
副秘书长
郭学锐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课程部主任
张建彬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备课组长
李 蕊 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项目组负责人
顾问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张景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党组成员
曹志祥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聂延军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专家
贾积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
曹培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STEM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 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方海光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
刘 鹏 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杨 丹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
杨鸿武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肖 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尹宏群 科技日报社主任编辑,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网总编辑
于晓雅 北京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





 纳斯达克明星股CCNC背
纳斯达克明星股CCNC背 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
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 中铁北京工程局城轨公
中铁北京工程局城轨公 宝山消防站长到上海博
宝山消防站长到上海博 上海博世汽修学校,学
上海博世汽修学校,学 学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
学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 零基础学习西点可以学
零基础学习西点可以学 打工返乡学什么技术比
打工返乡学什么技术比 女生想创业学什么技术
女生想创业学什么技术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疫情之后,就是普通人
疫情之后,就是普通人 疫情期间,最后为何会
疫情期间,最后为何会 武汉疫情之后,烘焙行
武汉疫情之后,烘焙行 【优美西点在线课堂】
【优美西点在线课堂】 【千万爱心,共克时艰
【千万爱心,共克时艰 上海博世汽修学校推出
上海博世汽修学校推出